《道德经》为什么不提倡博学多闻?从帛书第五章说起_《道德经》帛书_国际道学网
2024年04月20日  |  星期六  |  甲辰年三月十二  |  简体

《道德经》为什么不提倡博学多闻?从帛书第五章说起

2020-11-01 | 来源: 国际道学网 | 作者: 大师兄 | 阅读:3368

《道德经》通行本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道德经》帛书本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这两个版本之间,真正的差别只有一个字,“多数穷”VS“多数穷”。多言数穷再怎么传抄,也不太可能变成多闻数穷。因为二者无论字形和意义都相差甚远,所以很大的可能是后人篡改的。

那为什么要篡改呢?因为当时流行的常识让人很难去明白:“多闻”,怎么会“数穷”?我们从古到今一直在推崇的,不就是见多识广,博学多闻吗?

孔子便很推崇“多闻多见”,他说:“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把多闻当作最重要的学习途径之一。又说:“友直、友谅,有多闻益矣”,把多闻之友称为益友。还说“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提倡多闻慎言,这样就会少过错,少后悔。

慎言,倒是和此处修改的“多言数穷”一理相通,然而与上文却就不能承接了。

上文: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天地之间,不就好像一个大风箱一样吗?中间空虚而不闭塞,四周绷开而不塌缩。只要一拉动,就有无穷的风产生出来。就好像天地只要一运行,就有无数的万物衍生出来。

一物则有一知识,万物无穷,知识也无穷。所以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我的生命是有限的,但知识却是无穷无尽的,每有新事物产生,就会有新的知识出现。用我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我怕这事不能干啊!

如此,则引出下文“多闻数穷”,顺理成章,前后承接。

我们常说“心里有数”,又说“气数已尽”。最早人们认知数量,是从有和无的概念开始的;后来“有”的多了,又分一、二、三和多数;再后来这一二三和多又不够用了,开始“结绳而用之”来计数;再到现在,计算机都快算不过来了。

所以“数穷”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你心中的“数”已经不够用了。不够用,也就意味着心中没“数”,岂不是陷入迷惑与混乱之中了么?这正如老子所说“多则惑”。而越是“多闻”,心神越是分散,就越容易“数穷”。因此,“不若守于中”,不如守着那个一二三,守着那个有和无,守着那个道,心神守一在中,这样就永远不会迷茫。

中心思想便是,化繁为简,守中执一,而这也是“闻道者日损”要表达的意思。“为学者日益”,因为多闻多见,容易心神散乱;“闻道者日损”,因为化繁为简,才能心神守一;最终达到“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的境地。

所以《道德经》并不是不让人学习,它也讲求“明白四达”,讲“上士闻道,勤能行之”,而只是说不要追求广博来学习。它说“博者不知,知者不博”;又说“不出户,知天下”,“其出弥远,其知弥少”;甚至要让人“塞其兑,闭其门”,关闭向外视听的耳目,而内守于中。如此,方能日渐近道矣。

进群交流请关注公众号国际道学网(taoistcn_com)

—— 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标明出处 ——

上一篇:身重要还是天下重要?难怪《道德经》原版流传不下来! - (国际道学网)
下一篇:有人改了《道德经》一个字,差点颠覆整个道家体系 - (国际道学网)

免责声明:
1、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本站所载图、文、音视频等稿件的目的在于学习和传播道家文化,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站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也不构成任何应用建议。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站内凡注明“来源:国际道学网”的所有图、文、音视频等稿件均为本网站原创,版权均属“国际道学网”所有,任何经营性媒体、书刊、杂志、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站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国际道学网”, 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3、本站是一个面向大众的个人学习交流平台,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内容均标注来源,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我们已经尽可能的对来源及作者进行了通告,但由于能力有限或疏忽,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删除有关内容。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