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学群讨论集锦:《关于“前识”》_公告_国际道学网
2024年04月25日  |  星期四  |  甲辰年三月十七  |  简体

道学群讨论集锦:《关于“前识”》

2020-11-12 | 来源: 国际道学网 | 作者: 达达 | 阅读:2723

【2020/11/10】

【原文】老子

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解老】韩非

先物行先理动之谓前识。前识者,无缘而妄意度也。

【天运】庄子

孔子谓老聃曰:「丘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自以为久矣,孰知其故矣;以奸者七十二君,论先王之道而明周召之迹,一君无所钩用。甚矣夫!人之难说也,道之难明邪?」

老子曰:「幸矣子之不遇治世之君也!夫六经,先王之陈迹也,岂其所以迹哉!今子之所言,犹迹也。夫迹,履之所出,而迹岂履哉!」

【说文解字】许慎

“前”:不行而进谓之歬,从止,在舟上。

【结论】

@将进酒:“前识”指用德仁义礼来指导规范人的行为这些做法。

@大师兄:“前人之识”,圣人言。

@央:“前识”:脱离实际的推演;“战略”:结合实际的推演。

@秋水:“前识”就是说“我前面标识的德仁义礼都是道的糟粕”。

【讨论】

-引经据典-

@将进酒:

韩非《解老》里的说法,指善于预测的所谓智者。但与上文关联似乎不大,我觉得可以理解为:指用德仁义礼来指导规范人的行为这些做法。

@大师兄:

王弼和韩非都把前识当成预知、先验,可这在整本道德经中都很孤立,老子并没有在其他任何地方有提到过类似的概念,哪怕靠边的都没有。唯有一段讲谋之于其兆未生的,但很明显是对预判的认可和肯定。所以这个认知很可能是有问题的。

结合上下文,前识很有可能说的是“前人之识”,也就是古人的认知,之前的所谓圣人言。在庄子中,老子批判孔子学的六艺什么的,不过是圣人留下的足迹,不足以法。这样也与下文“道之华而愚之始”相应,道之迹,非道,一味遵从就是愚之始。

“夫六经,先王之陈迹也,岂其所以迹哉!今子之所言,犹迹也。夫迹,履之所出,而迹岂履哉!”

王弼作为儒生,很明显不可能这么来解释。儒生维护圣人言是天经地义的。而韩非,师从儒学大家荀子,这么理解也不奇怪。

@将进酒:

认同。

@央:

韩非解得精辟,就是所谓前识是你没有一个实际对标的东西,就是虚妄的。

@将进酒:

主要是在整篇和整本的角度来看,很突兀。

@央:

而且和64章的“为之未有”对不上,也不符合实际,比如战略思考,比如隆中对。我还是有一点支持韩非子的说法。说文当中对“前”的解释也还靠谱。再有就是结合实际情况;也认同大师兄所言,要去推理。

反过来说,【判断】是要有的,但是不能脱离实际情况,一通的推演离开现实就原来越远。要有一个和实际对标的东西,这才能称为【战略】。

@将进酒:

你的意思重点放在“前”字的理解上?“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做到这一点,这算是前识者。但两个篇章里面,一为肯定,一为否定,似有矛盾的地方啊。

@央:

做到这一点,不是前识者。脱离实际情况推演就是前识了。

@将进酒:

“前”做“不行而进”,“识”做何解?

@秋水:

“识”就是“标志、标识”的意思。“前识”就是说“我前面标识的德仁义礼都是道的糟粕”。

@将进酒:

大师兄意思相同,只是更“见素抱朴”。

-结合实际-

@。。。:

我不喜欢从书上,从先人的言语中去寻找道,道从来就不是纸上能写清楚的东西

@大师兄:

是的,可儒家的教导不是这样的。为书舍命都愿意。庄子痛批“学者”之流,是古非今的那些人。一代不如一代,这就是愚之始了。

@将进酒:

必要的文本还是要看的,关键还是要学通透,不能被局限。不能舍本逐末。

@大师兄:

“工夫在诗外”。

@。。。:

儒家思想其实没有问题,只是儒者一代不如一代,溯其源只有孔子那时期的儒生才算真正的儒者。

@大师兄:

一代不如一代的原因就是师法古人,畏圣人言。

【我的理解】


“前识”:在眼里

眼里


心里

行为

拔苗

摘叶

折枝

摘花

吃果

“战略”:在心里

眼里

种子、土壤、水、肥料、锄头、天气、害虫……

心里

行为

播种

浇水

施肥

除虫

摘果

结合自身:日本“工业化住宅”之树;

现司:只看到工业化部品(花),只看到工业住宅(果),只看到局改(表象)

前司:看到了黑灯工厂(枝桠),看到了构法体系(树干),看到了布局逻辑(本质)

2020/11/10 感悟整理,对标

【2020/11/11】

—— 本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标明出处 ——

上一篇:《庄子-逍遥游》诵读 - (国际道学网)
下一篇:道学群讨论集锦:《关于“弗”与“不”》 - (国际道学网)

免责声明:
1、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本站所载图、文、音视频等稿件的目的在于学习和传播道家文化,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站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也不构成任何应用建议。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站内凡注明“来源:国际道学网”的所有图、文、音视频等稿件均为本网站原创,版权均属“国际道学网”所有,任何经营性媒体、书刊、杂志、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站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国际道学网”, 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3、本站是一个面向大众的个人学习交流平台,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内容均标注来源,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我们已经尽可能的对来源及作者进行了通告,但由于能力有限或疏忽,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删除有关内容。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