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的境界:儒家的敬,道家的静,佛家的净!_要闻_国际道学网
2024年04月20日  |  星期六  |  甲辰年三月十二  |  简体

做人的境界:儒家的敬,道家的静,佛家的净!

2021-12-24 | 来源: 程立军 | 阅读:1797

南怀瑾先生曾说修行的最高境界是:“儒为表,道为骨,佛为心。”

儒释道三大智慧,是中国文化的底色,更是指引我们处世修行路上的明灯。

若用一个字来概括儒释道的精粹,那一定是:儒家的敬,道家的静,佛家的净。

敬而进,静生境,净如镜,人生若修得此三界,必定顺风又顺水。

儒家的敬

敬有多重含义。

一是尊重。

《孟子》有言:“敬人者,人恒敬之。”

尊重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董卿曾经在一期《开学第一课》中,为了照顾年迈腿脚不便的翻译界泰斗许渊冲先生,单腿跪在地上进行采访,这不是哗众取宠,而是为了以示对老先生的尊重。

这一举动为董卿赢得了无数的掌声和赞美,被网友们称赞为“跪出了最美的中华骄傲”......

懂得尊重的人,如夏日凉风、冬日暖阳,让人倍感舒适自在。

二是敬畏。

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心怀敬畏之心,才能行有所止,若是人生无所畏,难免会肆无忌惮、为所欲为。

懂得敬畏之道,做事才会权衡利弊,有所取舍,不迷失自己的心智。

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才能走得更稳更远。

三是谨慎。

《论语・学而》中说:“敬事而信。”

意思是,对待事情要恭敬谨慎。

曾国藩就认为谨慎是为人处世的第一要义,位居高官后见家族中人坐“四抬大轿”,便告诫道:“凡事当存谨慎简朴之见。”

他深知,一朝得志便猖狂不自持,不可取也不可学的道理。

恰恰是这份谨慎,曾氏家族得以长存而百年不衰。

修己以敬,行事思敬,为人怀敬。心中有敬,才能让我们眼下无忧,未来无憾。

道家的静

《道德经》中说:“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世间万事万物的本源就是静,唯有静才能让我们回归生命。

静是出世的智慧,也是入世最好的修行。

古代皇帝帽子上都挂有垂珠,是为了让皇帝保持静的状态,不急躁。

因为,水静极则形象明,心静极则智慧生。

水面平静倒影才会清晰,人心宁静才能有辨明是非的智慧。

看过一则很短的小故事。

傍晚,有一位木匠带着弟子们在院子里锯木料,一不小心,手表滑落在地上的刨花堆里。

弟子们见状,于是立马过去帮忙寻找。

可天色已晚,刨花也太多,大家怎么也没找到,木匠让大家先去休息,明日天亮了再继续。

出乎意料的是,不一会儿,木匠的小儿子拿着手表交给了父亲。

木匠非常好奇,问:“我们这么多人都没找到,你又是用什么方法找到的呢?”

孩子答:“你们都离开院子后,就很安静,我听到手表指针滴答滴答的声音,顺着声音,很快就找到手表了。”

心静的人,方能细致地观察事物,发现细微之处,做起事来事半功倍。

老子说:“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

如何使一杯浑浊的水变得清澈?

放着不动,慢慢静下来,混浊的杂质就会沉淀,浊水自然转清。

心静如水,是人生最好的状态;静而生慧,是人生最高的境界。

佛家的净

曾在书中看到一句话:“我心净时,何时不见如来;我心净处,何处不是西天。”

自性清净的人,无论在哪,心中都有一片净土,不会被外界事物所影响。

有一次,老和尚带着小和尚下山去化缘。

路上老和尚叮嘱小和尚不可亲近女色,小和尚听后就点头应下。

两人走到一条浅水溪边时,看到一位姑娘在河边犹豫,像是要过去,但是又怕弄湿了鞋子衣裙。

老和尚走过去询问:“姑娘,你是要去对岸呀,不如我来背你过去吧。”

小和尚看在眼里,惑在心中。

又走了十几里地,小和尚终于憋不住了,问:“师傅,为什么你和我说不能近女色,却要主动背着那姑娘去对岸呢?”

老和尚笑了笑,说:“你看,我把姑娘背到对岸就放下了,而你过了十几里地,还是没放下啊。”

是小和尚的心还不净啊!

佛语有云:“一念心清净,处处莲花开。”

一个人,只有看破缘法,才能生出真正的清净心,处处得自在。

正如延参法师所说:心若不动,风又奈何?人若净心,岁月无恙。

何不修一颗安然自如的净心,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修篱种菊,坐卧随心。

身存敬意,才能自持有序;

内心平静,才能神悦福生;

灵魂干净,才能不忘初心。

当一个人能修行到这三种境界时:面对困境,可以游刃有余;面对诱惑,依旧不忘初心;面对生活,也能从容自若,福气和运气,也会自然而来。

愿此生,以儒为表、道为骨、佛为心,任他雨打风吹,我自闲庭信步!

上一篇:老来且慢留 “余白” - (城市观察员)
下一篇:被智慧诅咒的人类:天道之下的历史,是谁在替天行道? - (投稿)

免责声明:
1、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本站所载图、文、音视频等稿件的目的在于学习和传播道家文化,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站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也不构成任何应用建议。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站内凡注明“来源:国际道学网”的所有图、文、音视频等稿件均为本网站原创,版权均属“国际道学网”所有,任何经营性媒体、书刊、杂志、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站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国际道学网”, 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3、本站是一个面向大众的个人学习交流平台,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内容均标注来源,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我们已经尽可能的对来源及作者进行了通告,但由于能力有限或疏忽,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删除有关内容。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