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道家文化,读懂中国美学_要闻_国际道学网
2024年05月04日  |  星期六  |  甲辰年三月廿六  |  简体

学会道家文化,读懂中国美学

2020-01-08 | 来源: 意韵东方生活美学 | 阅读:2138

丨本文由意韵东方生活美学原创

丨首发于百家号:意韵东方生活美学

丨作者:小美

如果我们去追溯一下。我们会发现,无论是琴棋书画、诗词歌赋、茶、花、香、尺八,还是文玩、雕塑、陶瓷,家居,建筑,园林等等。只要与艺术有关的,皆有道家美学思想的影子。违背这个思想的艺术,在中国是很难传承下去的。

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的道家美学思想在“道法自然”的原则下,形成了崇尚自然、追求审美自由境界的美学思想,从先秦时代开始,特别是魏晋时代以后一直影响着中国文学艺术,不断兴起超越政治和道德的功利目的的文艺思潮与儒家美学思想的政治道德功利目的相抗衡,促进着中国古代文艺的审美自由境界的拓展,尤其是对中国古代的音乐和书法艺术以及唐诗宋词元曲、茶、花、香等的繁荣发展起着重要的推进作用。

老子无疑是道家哲学思想和美学思想的创始人,他的《道德经》五千言为整个道家哲学和美学思想奠定了基础和基调,然而真正使道家美学思想系统化的却是庄子,他才是美学思想的真正代表者。

庄子是东方美学第一人,他的美学观有两个指向:一是指向外部形体的自然美,所谓“天地有大美"。二是指向内部的无为素朴之美。庄子认为这种虚静恬淡、素朴无为的精神本身就具有美感,这种美甚至远远超越形体美之上。所以,"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静而圣,动而王,无为也而尊,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庄子以欣赏天地大美的心性,建立了东方审美“简朴自然”的原则。道家审美建立在“真”上面,只要是天然而成的都具美感,心有多大就能欣赏多少。站在人的角度只能欣赏人;站在自然界的角度就会欣赏山河万物;站在造物者的高度,你会欣赏率性的灵魂。

庄子是东方美学元祖,可偏偏在书中笔墨浓重地写了很多丑人和怪人。这些丑怪之人有的天生残缺丑陋,或有异能在身,或者有大智慧,或者性情率真,在庄子看来,这些都是美。天生的丑不是人的过错,只是在不同审美标准下的定义;形体的残缺,远比灵魂与自由的残缺幸福。

中国人的外表是儒家,但内心永远是庄子。 庄子的洒脱,不是僵死不动的教条,而是充满诙谐的寓言故事;不是照葫芦画瓢的苦思,而是天马行空的想象。他的一生不是一尊目光涣散的冰冷神像,而是有歌有哭有情义,有酒有肉有悲欢。

读《庄子》总能给我们一种意境感,这种意境能让我们在身心种种不舒服的时候豁然开朗,是我们应该追求的一种人生境界。找到自己身上别人不可取代的地方,就是自我的完成。去寻找自我,而不是跟别人比较。 《庄子》不是一般的应用哲学,而是一种美学的心境,这种心境最容易让人产生超越感。

庄子眼中的美,并不是纯粹的自然美或艺术美,而是与”道"合一的境界美。人一旦做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就能从天地万物中体验到一种人与自然合一的愉悦感,这在庄子看来才是美的极致。

道家美学思想的总体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其一,以道为本,道法自然,突出美和审美及其艺术的自然性。他否认那些非自然的美,所以“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庄子·山木》);他也主张美的相对性:“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庄子·齐物》)庄子也认为各种人为的审美与艺术活动有害于人的自然本性的发展,主张“擢乱六律,铄绝竽瑟”,“灭文章、散五采”(《庄子·胠箧》)实际上,道家并不是要完全否定美和审美及其艺术,而是以自然之美来批判中国古代从原始氏族社会进入阶级对立的文明社会大量存在的美与真、善分裂对立,以及以丑为美和追求感官享乐的所谓美和审美及其艺术。

其二,以“无为”“虚静”“逍遥游”为审美境界,彰显了美和审美及其艺术的超越功利性和精神自由性。道家认为,世俗人们所追求的声色犬马之类的感官享受或欲望权势的恣意妄为,儒家欺世盗名的“仁、义、礼、智、信”之类伪善的实现,都不是真正的美和审美及其艺术。真正的美和审美及其艺术应该是:显现“法自然”而“无为”的“道”、超越人间利害得失而达至“虚静”、不受任何外物所奴役的绝对自由的精神“逍遥游”境界。道家主张人们要达到这种审美自由境界必须首先澡雪精神,无为、虚静,就像是“以虚静推于天地,通于万物”的“天乐”(《庄子·天道》);又如削木为鐻的梓庆那样“齐以静心”,即“坐忘”“心斋”“以天合天”(《庄子·达生》);好像痀偻者承蜩那样“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庄子·达生》);如同庖丁解牛那样“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由“技”进“道”;犹如宋史真画者那样“解衣般礴”。这些论述和这种超越尽管有些神秘玄虚,充满了主观空想和虚幻精神,不免有消极避世之嫌,但是这种超越功利的“无为”“虚静”和“逍遥游”却最为恰切地揭示了美和审美及其艺术的本质和特征。

其三,以情感之“真”为要务,追求“返璞归真”的审美本真状态。道家不像儒家那样把美当作善的象征,讲求“美善相乐”和“比德之说”,而是把“真”作为最高的价值取向。不过,道家的“真”也不是西方美学所谓的科学上的“规律性”,而是情感的真诚和动人。庄子认为“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庄子·天道》),强调得鱼忘筌,得兔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忘言”。由此可见,道家美学思想更加重视美和审美及其艺术的自然性、超功利性、情感感染性,与重视美和审美及其艺术的社会性、功利性、伦理教化性的儒家美学思想相互作用、互相补充,制约了中国古代美和审美及其艺术的对立统一和繁荣发展。

正是儒道互补的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形成了既重自然天真、无为虚静、逍遥自由,又重里仁为美、伦理教化、美善相乐的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和文学艺术,总体上的“向内求善”的伦理型美学思想和文学艺术,渗透了“返璞归真”“虚壹而静”“凝神观照”的审美自由型美学思想和文学艺术,二者相辅相成、相反相成、相得益彰,绽放出了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和文学艺术的璀璨花朵和殷实成果。

上一篇:韩非子法家思想基础竟来自于清静无为的道家,你信吗? - (熊猫哥聊历史聊生活)
下一篇:道家香话――道家用香的起源 - ( 武汉长春观道学堂)

免责声明:
1、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本站所载图、文、音视频等稿件的目的在于学习和传播道家文化,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站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也不构成任何应用建议。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站内凡注明“来源:国际道学网”的所有图、文、音视频等稿件均为本网站原创,版权均属“国际道学网”所有,任何经营性媒体、书刊、杂志、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站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国际道学网”, 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3、本站是一个面向大众的个人学习交流平台,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内容均标注来源,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我们已经尽可能的对来源及作者进行了通告,但由于能力有限或疏忽,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删除有关内容。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