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人生的福分,藏在淡泊的心性欲念之中_道友心得_国际道学网
2023年12月03日  |  星期日  |  癸卯年十月廿一  |  简体

《道德经》:人生的福分,藏在淡泊的心性欲念之中

2021-08-24 | 来源: 国学书舍 | 阅读:1708

一、

人生的问题通常来源于两个方面,第一个是认知,第二个是情绪,当自己的认知产生偏见的时候,用错误的方式只会带来一个错误的结果,而当情绪冲动的时候,也通常会做出不理智的行为,这也是招致问题的根本。

只要能调整自己的认知,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样的人生都不会有太多问题。

有一句话叫:知足常乐,能忍自安。

意思就是说:知足的人常常能够快乐,而能忍的人自然能够平安。

知足指的是对内心欲念的管理,能忍则是对于自我情绪的控制,而这两者所指的就是“认知”和“情绪”的问题,能够具备良好的心性,调和两者存在于生命中的平衡,自然能够塑造一个好的人生结果。

我们总像是一个行走在世间的傀儡,活在了欲望和情绪的主导之下,但是却没有意识到,很多时候,这两者未必会给我们带来想要的人生,而只会扰乱我们正确看待问题的理智态度。

当自身情绪一时陷入混乱的时候,怎么会给人生带来一个好的结果呢?

所以只有能够清醒地驾驭两者存在于生命之中的状态,才能塑造一个更好的人生。

比如汉初三杰之中的张良,就是因为能够淡泊欲望,不居功自傲,不争权夺利,才在最后帮助汉王刘邦成就天下大业之后,选择功成身退。

最后也因这一明智的选择,而保全了余生的福分。

比如从拒绝接受三万户封地开始,张良就不止一次地在刘邦面前提出: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

就是离开朝政,静居行气,远离世俗繁华。

后来在张良的一再坚持之下,刘邦才答应放他归隐山林。

后来在汉惠帝登基的时候,吕后还曾摆过一桌酒宴,请张良前来赴宴。

然而此时的张良已经运用辟谷之身修法,不再吃饭,一来是用清心寡欲的方式修心养性,二来也以此为缘由,避开那些可以引诱和伤害自己的问题,使自己自始至终都能平安无事。

如张良这般行事,就是避开欲望驱使自身的智慧。

孔子说过: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因为人有自己的思想意识,所以会产生情绪和欲望,这都属于本来情感,如果没有欲望和情绪,不仅失去了进步和发展的源动力,甚至都不能称之为完整的人。

但是如果对于欲望以及主观情绪不加以节制和调整,放纵所有的偏见存在,那么这些思想最后反而会导致自己生出错乱行为,最后伤害自己。

就像生活中,那些因为一时冲动而犯下的过错,以及在欲望驱使之下盲目追求本不属于自己的人生最后导致祸乱一样,都是因为不能调整自我心性而形成错误言行导致的悲剧。

二、

《左传》之中记载了这样一个事件:

在宣公九年的时候,陈灵公与二臣孔宁、仪行父同大夫御叔的妻子夏姬私通,并且还把进谏的大夫泄治杀害了。

当他们做出这一系列不法行为的时候,最终自身也难逃灾祸,给自己惹下了杀身之祸。

而在鲁桓公元年的时候,宋太宰华夫督在路上看到了孔父嘉的妻子,一时色迷心窍,并且目送着他的妻子远行,并赞叹地说“美而艳”。

后来索性将孔父嘉杀死,并夺其妻子,但因为多行不义之事,最终也自食恶果。

世间任何问题的出现都有其根源存在,只是我们很多时候会被情绪意识这些问题遮盖自己看清事情的障碍,导致问题出现的时候,还不知根源究竟出在什么地方,最后在罪恶之途中不复返还。

正是这样的错误意识,导致世间一个又一个悲剧的发生,让经受悲剧的人陷入苦难的深渊。

《素书》有一句话叫:

绝嗜禁欲,所以除累。

意思就是:杜绝不良的嗜好,禁止非分的欲想,这是消除为外物所累的办法。

当一个人能够远离那些能撩拨内心欲望的因素,或者在欲望而起的时候能有正心正念去抵抗外来因素的困扰,使自己保持清正淳朴的状态之中,那么世间所有浮华都不会伤害自身,以此来为自己修养德行,才能保全一个相对完整的人生。

所以在《道德经》之中,老子说:

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众人察察,我独闷闷。

老子将众人和自己做了鲜明对比,就好像世俗之人和智者之间的区别一样。

众人都沉浸在春天般的美景,享用丰盛的大餐,去追求着豪华澎湃的人生盛景,但是自己却甘于寂寞,用淡泊宁静的无为心境面对着世间浮华。

这看似是一种愚笨的心肠,其实这不就是高于世俗之外最有智慧的境界吗。

只有不被世俗所主宰,才不会沉浸于世俗苦难之中,抛开情绪意识,才能彻见本性人生。

离苦得乐的根源,不就在自己的淡泊心境之中吗?

作者|国学书舍

品读国学智慧,感受古人文化,体悟不一样的世界,看见不一样的人生。

上一篇:《道德经》32句精髓大气格言,大格局修炼,不得不读 - (文化有个局)
下一篇:《道德经》:脾气要小,心态要好,期待要少 - ( 大道知行)

免责声明:
1、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本站所载图、文、音视频等稿件的目的在于学习和传播道家文化,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站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也不构成任何应用建议。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站内凡注明“来源:国际道学网”的所有图、文、音视频等稿件均为本网站原创,版权均属“国际道学网”所有,任何经营性媒体、书刊、杂志、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站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国际道学网”, 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3、本站是一个面向大众的个人学习交流平台,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内容均标注来源,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我们已经尽可能的对来源及作者进行了通告,但由于能力有限或疏忽,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删除有关内容。
^ Back to Top